“春秋:五霸迭兴(..)”!
第二次弭兵
再说楚国那边,楚康王虽然多次打败吴国,稳定了东南方的局势,但仅仅是稳定而已,这个炸弹始终在那。他无法消灭晋吴的任何一方,所以楚国始终不能从两线作战中脱身。
为了摆脱这种窘境,楚国只能再次捡起“弭兵”这块老招牌。
至于晋国那边,从栾盈之乱以后一直就没缓过气来,六卿之间同仇敌忾的气氛早就不存在了;晋平公也缩回了他的宫廷里,沉溺在声色犬马之中,根本没有任何人想再向外扩张。晋国整个国家开始了全面的战略收缩。
执政的赵武也坚持和平外交政策,他先后在公元前五四八年和公元前五四七年跟齐国、秦国签订了和平协议。晋国对整个国际社会挂起了免战牌。
至于中原小国们,原本就是晋国这个老大哥在带着他们四处征战,现在老大哥都不想动了,他们当然更没了斗志;而且这些年交给晋国的税赋非常沉重,各国早就怨声载道,都在抱怨晋国剥削他们。中原联盟离心离德,实际上已经瓦解。
这个时代确实没人想再提“争霸”这种老掉牙的概念了。
最先察觉到这个趋势的还是宋国人。宋国恰好又出了一个合适的中间人——他们的执政官向戌。向戌一直在协调国际关系,他跟晋国的正卿赵武、楚国的令尹子木私交都非常好。这一点跟当年的华元类似。
所以向戌奔走在各国之间,先后询问了赵武和子木的态度,又问了齐秦等国的态度。大家的态度都很一致:争霸有什么意思?打来打去有什么意思?活着难道不好吗?人生如此短暂,何不及时行乐?
没有霸主,没有豪杰,没有气吞山河的豪情与君临天下的梦想,平凡的年代里,芸芸众生只求平安、平静地活着。
休战是人心所向,不可阻挡。
所以向戌很快就跟各方都谈妥了。大家约定,当年夏天,各国再次到宋国去举行弭兵仪式。
公元前五四六年七月,晋国由赵武(赵文子)、叔向[羊舌肸(xī)]、荀盈(智悼子)出面,楚国由子木(屈建)和子皙(公子黑肱)主导,天下各国的国君和卿大夫们会聚于宋国商丘蒙门之外,共同商量弭兵事宜。
这次弭兵得到所有国家一致支持。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,共有十四国与会,除了秦国以外,所有中等以上的国家都参与了,代表了国际社会普遍的民意。
为了表示和平的诚意,大家同意,各国带来的军队都只用篱笆隔开,不挖壕沟;晋楚两国军队驻扎在两端,远远隔开。
但晋楚两国世代为敌,没有那么容易就转变过来。会上,子木下令楚国士兵都在外衣下面穿上铠甲;晋国人看到了,也惴惴不安的,怕楚国人翻脸不认人。
到了歃血的时候,两国又为谁先谁后争得不可开交。晋国人坚持说,我们是天下盟主,肯定应该第一个歃血;楚国人坚决不让。最后还是晋国退一步,让楚国人先歃血,但在盟书上把晋国写在第一位。春秋时代最重要的和平仪式就这样在吵吵闹闹中艰难完成。
第二次弭兵之会前后持续了大约半个月,晋楚双方边吵边谈,宋国在中间打圆场,其他国家负责围观和拉架。终于在六月中旬达成了协议。
协议的基本内容就是晋楚两国平分霸权,不再争夺霸主之位;除了齐秦两个大国以外,其他所有国家共同尊奉晋楚两个霸主,贡赋也平均交给两个霸主。
这是一次真正“双赢”的会议,所有参与者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。各国民众的厌战情绪汇聚在一起,形成一股排山倒海的合力,倒逼统治者放弃了战争。
会后,晋楚双方都派出使者去对方的国家面见君王,正式确认盟约的有效性;两国之间开始通好,百年恩怨一朝化解。晋楚争霸从此成为历史,中原大地迎来了一段长期的和平。
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弭兵其实是双方不得已的结果,背后隐含了这样一个冷酷的事实——晋楚双方的国力都在急剧衰退,统治者已经无力挽回,一个更加颓丧的时代正在到来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末世最强回收系统 乱世栋梁 高清日本战国史(套装全4册) 近世欧洲史 中古欧洲史 贵女楹门 脑血管疾病常见问题解答 “互联网+”医疗健康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小说稗类 人民日报70年文艺评论选 双宝驾到:冷傲爹地太能撩 地矿手记II 深山娇娘,愚夫当家 最强练气师 专家谈美容:护出来的美丽 山野汉子旺夫妻 千秋我为凰 西游太小了 我在年会抽到总裁 都市最强狂婿